English

写手与艺术家

1998-08-27 来源:光明日报 叶 勤 我有话说

我们似乎面对了一个时兴炒作的时代。远的不说,前段时间,各家报刊上有关王小波的文章(还不仅仅是作品批评),可谓多如牛毛。“哀荣”如此,王小波若身后有知,也会为骤然涌出这许多读过而且读懂了他的写手而愕然不已吧。

还是让我们来看一看写手们都弄出些什么吧:有称王小波为“文坛外高手”的,有说他之令人向往是由于他的自由撰稿人身份,进而惊叹“想不到真正的高手在文坛外”的……无论这些是不是一种纯粹的宣传炒作方式,都更像是写手们对自己的莫大讽刺。

何谓“文坛”?据我所知,这不是一个地理概念,更不是一个阶级概念或行业概念。尽管写作者可以被区分为业余的与专业的、初出茅庐的与德高望重的等等类型,但是,作品本身与创作阵营本身,又需援引怎样的标尺,才解析得了“文坛内”与“文坛外”?也许,被划在“文坛外”的王小波喜欢,那么自栩为“文坛中人”呢,你们也喜欢?

艺术家之为艺术家,在于他独特的观望社会人生的角度与视野,在于他生命体验的不可替代性,以及由此成就的艺术造物。因此,立场与个性,正是一切艺术创作与一切艺术家的根基。根基一失,文人的写作便容易降格为牟名取利的手段,从事写作的文人也就沦为写作的工具,一个名符其实的“写手”。而写手的文字,要么是人云亦云,要么是不知所云。这,也正是区分两类写作者与其文字产品的基本标尺。

一段时期以来,如此热衷于划分文坛“内”“外”壁垒的,大有人在。仿佛当今的文坛已形若禁脔,当今的“文坛中人”已有了“山大王感”。这种心态,不知是不是与一些论者所说的知识分子群体由于跌落至社会边缘地带而有某种“阵痛”有关。再深究一步,似不难看出功利思想的千年积淀。无论阵痛还是积淀,株守下去,最终都会指向信念与个性的缺失。我想,任何一个稍有良知的文化人,都不会自甘这样一种精神归宿。

至少,我们先要不作写手,而且不要对写手的炒作保持沉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